如何养好保育猪?

 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,通常把断乳至60-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。 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。对于这个阶段的保育猪,会有环境及断乳等应激,由于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功能不全,无法抵抗复杂的应激环境,发病率高,如何提高保育猪的育成率成为猪友们关心的话题。

如何养好保育猪?

  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

 

  断乳时的应激

 

  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,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,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。仔猪离开母体、转群、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,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。

 

  消化机能的应激

 

  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,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,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,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,对仔猪来讲,是一次严峻的考验。

 

  环境变化的应激

 

  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。

 

  这包括:围栏结构和面积、供料系统、供水系统、温度、通风、光照条件等。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,去适应保育舍环境,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。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。

保育猪应激

  管理变化的应激

 

  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

 

  这包括:饲养操作制度、环境条件控制、群体大小、饲养密度、组群方式、调教方法、必要的操作(如免疫、治疗)等。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,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。

 

  另外,定期的防疫也是要跟上的,注意疫苗注射的时间,疫苗注射时间过早,仔猪体内还有较高的抗体水平,那么疫苗和抗体发生中和反应,导致免疫失败。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晚,母源抗体早巳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,可能感染疾病,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前应进行抗体测定,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。

 

  面对以上诸多的应激因素,我们必须进行逐一改善,尽量的创造出与之相适宜的生活环境,这样才能降低应激提高育成率。

分享到